你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学术预告 > 正文
学术预告
汽车工程前沿讲坛第3讲:美国福特汽车发动机专家做客汽车工程前沿讲坛
点击率: 更新时间:2015-01-08

讲座题目:车用汽油机技术的发展及对未来汽车动力的展望

主 讲 人:杨嘉林博士,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讲座时间:2014年1月16号上午09:30——11:30

讲座地点:主教515室

主办单位: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

欢迎各单位老师、同学参加,并针对有关问题现场提问。

讲座内容:

一、燃油发动机一直是汽车主流产品的动力装置,对石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影响很大。在今后很长时期内(至少30-50年)它仍将是汽车主流产品的动力装置。这是由于大规模供应代替石油的新能源仍遥遥无期,无法用其他动力装置取代燃油发动机的地位。在新能源大规模供应代替石油的时代,“热机”仍将是“电池—电机”的强劲对手。这不仅由于至今仍不能确定未来新能源的形态和性质,无法论证何种汽车动力是最佳技术路线,而且使用任何潜在的新能源,都可通过“热机”来驱动汽车,且没有明显的技术难关需要克服。相反,通过“电池—电机”驱动汽车,仍需克服“电池技术”这个长期未能克服的难关。

二、燃油发动机技术一直在向低油耗、低排放方向发展。因燃油供应所限,柴油机在中国仅适用于重型载重汽车,而轿车等小型汽车将继续以汽油机为主。本讲座将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福特汽车公司在缸内直喷汽油机方面的开发过程,以及随后在汽油机均质压燃技术方面的开发过程。最后讨论未来的汽油发动机技术。。

主讲人简介:

杨嘉林:1968年毕业于西安交大内燃机专业。1983年底赴美前,在西交大内燃机教研室任讲师。赴美后,师从著名内燃机学者Phil Myers教授等,于1988年获得威斯康辛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Barrack实验室及A. D. Little公司分别任项目经理和顾问等职。1991年至2006年在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任高级技术专家,从事汽油缸内直喷和均质压燃等新型汽油机燃烧系统的研发。2006年回国,在上汽担任技术中心动力总成前期工程部总监,负责动力总成新技术研发。2010年10月底从上汽退休。

主要技术贡献包括:一、建立了动态、可压缩、有燃烧、低马赫数湍流边界层(即缸内流动边界层)的能量方程并求得其近似解析解,成为缸内气壁间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可用于计算缸内传热而不借助于任何经验常数。通过试验对比证实其准确性,并用之阐明绝热发动机不寻常的传热现象。二、在汽油机缸内直喷技术方面,1992年提出均匀混合直喷与可变气门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的系统;1994年提出喷雾引导型分层燃烧直喷汽油机概念;1994年揭示喷雾对汽油机爆燃倾向和充量系数的有利影响,成为均匀混合缸内直喷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以及增压汽油机采用缸内直喷的根据。三、在均质压燃技术方面,1999年提出利用发动机余热加热进气,并通过快速热管理控制其温度实现均质压燃的概念。通过单缸机试验证实可大幅度提高部分负荷工况热效率。福特公司内部报告曾称它有潜力达到提高汽油机燃油效率在技术上的上限。四、其它方面,领导对缸内油气混合CFD模拟工具的改进,并在1997年首次应用于产品缸内直喷汽油机的开发;建立缸内燃烧单色光辐射信号与燃烧过程关系的物理模型等。获得36项美国发明专利、发表近40篇学术论文、在中、美、英三国出版4本学术专著(作者或作者之一)。

上一篇: 汽车工程前沿讲坛第十一讲
下一篇: 汽车工程前沿讲坛第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