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汽油机技术的发展及对未来汽车动力的展望
文字:曾志鹏 摄影:曾志鹏 责任编辑:
2015年1月16日,由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创新协同中心主办汽车工程前沿讲坛第三讲于主教515室圆满成功举办。本次讲座主题为“车用汽油机技术的发展及对未来汽车动力的展望”,并邀请了前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高级技术专家杨嘉林博士作为主讲人。讲座旨在车用汽油机与未来汽车动力展望领域为学生和该领域专家搭建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通过技术讲座、研讨会、互动问答等形式,使学生们能有机会深入地了解车用汽油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汽车动力发展的方向。
![](/__local/B/66/99/431D077ADCE3D1C8D0D99D6F506_D88EF088_50B8.jpg?e=.jpg)
参与本次讲座的人员有汽车工程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以及长安汽车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讲座开始前重庆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汽车协同中心副主任郭纲教授致开幕词,张力教授代表现场师生表达了对杨嘉林博士的欢迎。
![](/__local/3/F1/77/3618B37E7B76203F22A14A0EF6A_87ED520A_3AFE.jpg?e=.jpg)
杨博士谈到,燃油发动机一直是汽车主流产品的动力装置,对石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影响很大。在今后很长时期内(至少30-50年)它仍将是汽车主流产品的动力装置。这是由于大规模供应代替石油的新能源仍遥遥无期,无法用其他动力装置取代燃油发动机的地位。在新能源大规模供应代替石油的时代,“热机”仍将是“电池—电机”的强劲对手。这不仅由于至今仍不能确定未来新能源的形态和性质,无法论证何种汽车动力是最佳技术路线,而且使用任何潜在的新能源,都可通过“热机”来驱动汽车,且没有明显的技术难关需要克服。相反,通过“电池—电机”驱动汽车,仍需克服“电池技术”这个长期未能克服的难关。
![](/__local/A/F7/B3/E7F6FD4172A5672BC7D77BC9112_F6F8C0E7_214C.jpg?e=.jpg)
“电池—电机驱动”是未来汽车动力唯一可行的技术路线吗?为此杨博士也发表了相关看法并与师生们进行了讨论。杨博士谈到除非有人能证明“电池—电机驱动”是未来汽车动力唯一可行的技术路线,否则现在断言“未来汽车一定会用电池—电机来驱动”只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猜测而已。最后对汽车产业发展“国家战略”提出了若干建议指出国内汽车工业的当务之急是降低汽车主流产品的油耗和排放,为此政府应承担起责任,通过制定相关强制性法规切实降低整车油耗。
![](/__local/F/F1/D5/59AA609CB46E83095BD72EA26B4_9BB2122F_2094.jpg?e=.jpg)
杨博士介绍了福特汽车公司在缸内直喷汽油机方面的开发过程,以及随后在汽油机均质压燃技术方面的开发过程,介绍了他本人提出并开发的缸内直喷和均质压燃汽油机燃烧系统及所作的分析研究和台架试验结果,指出了可以大幅度改善汽油机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的途径;其中绝大多数的内容是杨博士本人开发工作的心得和创造发明。最后杨博士还就其在福特公司从事研究的经历及相关趣事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包括其汽油机冷起动碳氢排放的研究经历、接受任务研发缸内直喷汽油机的经历,以及所提出的OKP型均质压燃汽油机的研究经历等。
杨博士极富激情并幽默的讲座给现场的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让重庆大学的在座师生们较为全面的了解了目前国内外汽油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让大家接触到“电动汽车并非一定为未来汽车工业的主导,热机技术依然十分有竞争力”这一新颖观点。很多同学还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收获很大,并希望未来学院能够举办更多相关的讲座,以拓宽全校师生的思想与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