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成员新闻 > 正文
成员新闻
以产品服务决胜汽车钢市场(来源:《中国冶金报》)
点击率: 更新时间:2014-04-12

重庆及其周边地区是我国汽车工业的主要板块之一。推动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汽车材料创新和配套能力是重要切入点,其中汽车用钢更是汽车材料的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2014西部国际汽车用钢应用与采购大会于3月底在重庆召开,宝钢、鞍钢、武钢、马钢等钢企纷纷前来参会。

在此次大会上传出了这样的共识:中国乃至重庆的汽车工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从长远来看,汽车用钢的需求不论从质上还是量上都将进一步提高。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钢企在汽车用钢的研发和生产上,依然任重而道远。

重庆汽车业存在发展潜力

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副处长康忠安表示,目前,重庆已经成为集研发、制造、服务、金融、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汽车名城”,重庆汽车产业的定位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发展层面。

据了解,截至2013年底,重庆已有汽车生产企业26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13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13家,已形成300万辆汽车的生产能力。目前,重庆已经形成“1+6+1000”的汽车制造体系,即以长安系为龙头,以上汽、东风、北汽、华晨、庆铃、力帆等6家国内汽车集团为重点,以1000家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汽车制造体系。

同时,2013年,重庆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销售产值3036.5亿元,同比增长30.6%;完成汽车产销215.1万辆和216.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3.3%和32.1%,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二。

康忠安表示,今年重庆市汽车制造业将力争实现产销汽车整车260万辆,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600亿元的目标。到2015年,重庆市汽车整车产能将达到450万辆,预计生产汽车300万辆以上。

发展汽车用钢或助钢企脱困

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汽车用钢需求量的同步增加,这一点也成为各大钢企相继“抢占”重庆汽车用钢市场的主要因素。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马鸣图认为,当前,汽车用钢的构成主要集中在高性能冲压用钢和先进高强度钢上,前者主要用于制造汽车的四门、两盖(发动机盖板和行李箱盖板),其用量占到了乘用车用钢总量的50%以上;后者则主要用于制造白车身的结构件等,保障汽车的安全性。因此,钢企可将高性能冲压用钢作为发展汽车用钢的基本。但是成功研发并生产汽车用钢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技术积累阶段。

马鸣图表示,在当前钢铁市场极度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有条件的钢企将产品结构向汽车用钢倾斜,有助于企业“过冬”。

在马鸣图看来,在国家大规模基建结束之后,汽车用钢将占到全国用钢总量的20%以上,况且汽车用钢的利润相对于其他常用钢种来说更高,加之重庆市的汽车工业有比较好的基础,今后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钢铁企业发展汽车用钢的空间较大。

马鸣图强调,中国的汽车工业至少还有20年的上升期,预计汽车年产量最终将达到4000万辆~5000万辆,因此汽车用钢将成为钢铁企业未来的重要市场。以2013年为例,我国生产乘用车1500万辆,每辆车按照用钢板700公斤以上计算,仅这一部分的用钢需求就超过了1000万吨。

加强服务才能赢得市场

据统计,目前,重庆市的汽车用钢市场年消耗量达到150万吨左右。马鸣图建议,重庆本地钢铁企业可以利用地域优势,向发展汽车用钢的方向努力,瞄准成渝两地目标市场,做好汽车用钢开发的顶层设计,包括技术的引进、合作伙伴的选取等等,同时努力提升冶金工艺、装备、技术水平等,为研发和生产汽车用钢打好坚实基础。

但也要看到,重庆地区的汽车用钢市场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宝钢、鞍钢、武钢、马钢等外地钢企已经纷纷进驻重庆本地汽车用钢市场,提供汽车板、合金结构钢等不同种类的汽车用钢,还有一些外地钢企也在准备进入重庆市场。要想从中谋得出路,除了技术层面的影响之外,加强产品服务是一条突出重围的有效途径。

马鸣图介绍,目前,全球汽车用钢发展比较好的企业,都采用了EVI(先期介入)的销售模式,即材料制造商介入下游用户的早期研发阶段,充分了解用户对原材料性能的要求,从而为客户提供更高性能的材料和个性化的服务,这也值得我国钢铁企业学习和借鉴。

附:中国冶金报2014年4月12日4版数字缩略图

上一篇: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贺同新调研中国汽研
下一篇: 中国汽研新基地落成投入使用